8月7日,由北京中農瑞利源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農瑞利源)、北京聚碳科技有限公司和山東禹城瑞利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中微肥及新特肥分會協辦、多家單位支持的主題為“聚碳肥賦能優質煙葉,二十載初心鑄就輝煌”第三屆“中國好煙葉”聚碳肥發展大會暨北京中農瑞利源成立二十周年慶典在河南許昌圓滿落幕。
此次大會,與會專家代表圍繞聚碳肥在煙葉種植上的應用,進行了專題報告與代表研討交流,回顧了中農瑞利源成立二十年來的發展歷史,總結了公司孫立文專家及其團隊五項國家發明專利成果,并謀劃未來發展宏圖。行業專家、協會領導及來自全國各地中農瑞利源的合作伙伴、煙葉種植戶代表千余人,共同見證中農瑞利源成立二十周年盛典。
現場觀摩+學術報告,示范見證聚碳肥效果
會議采用"現場觀摩+學術報告"的創新模式,全方位展示聚碳肥的應用效果。在示范煙田,與會者實地觀察煙葉長勢,中農瑞利源董事長蘇銀才表示:從2020年到2023年,聚碳肥的推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從一棵試驗,到一壟試驗,再到兩三畝地試驗,聚碳肥憑借顯著效果贏得了農戶信任。這一路走來,中農瑞利源始終堅持用事實說話。
現場的煙葉種植戶分享使用聚碳肥的種植經驗也表示,聚碳肥提高煙葉的品質和產量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如此,聚碳肥應用于其它作物的增產效果也極為顯著,這為農民種植帶來極大的信心。
孫立文解密"聚碳密碼",權威專家現場解讀
中國煙草學會會員、許昌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高級農藝師劉建安發布了聚碳肥在煙葉上的四年研究成果。數據顯示,施用聚碳肥,使上等煙比例提高8%,且可溶性糖、還原糖、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有提高;中國農業科學院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原所長王道龍系統闡述了聚碳肥在多種作物上的增產效果。
劉建安
王道龍
聚碳發明人、北京中農瑞利源農化專家孫立文為詳細解讀聚碳肥技術原理:“聚碳肥的核心在于聚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合成作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水化合物。該技術顯著增強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最終實現農作物提質增產。”
陳國福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陳國福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中農瑞利源作為我們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中微肥及新特肥分會的副會長單位,二十年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作物生產為中心,以提質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在化肥行業細分賽道上獨創了以聚碳科技為核心的聚碳系列肥,先后獲得五項國家發明專利。聚碳肥在小麥、玉米、水稻、蘋果、柑橘、花生、煙葉等農作物上施用,讓作物不僅增產,還提升品質。可以說,聚碳肥是“雙碳”目標下“控肥增效”與科技增糧的靶向產品。陳國福希望中農瑞利源及合作伙伴,以二十周年慶典為契機,不忘初心,創新發展,站在中微同補、聚碳增效的制高點,踏上服務三農新征程,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顧宗勤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高度評價中農瑞利源成立二十年來所取得的成果,他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高效肥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高效尿素在尿素農業消費中占比達到12.9%,對我國農業糧食豐收和蔬菜、水果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中農瑞利源研發的具有國家發明專利技術的聚碳系列肥料,就是高效肥料的典型代表。希望中農瑞利源在聚碳肥提升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數據,并加強對聚碳肥增效機理的研究,以實現聚碳高效肥的大面積推廣與使用,為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蘇銀才
“站在新起點,中農瑞利源將繼續加大肥料科技創新的投入。”蘇銀才強調說,“向天要碳,向地加酶”是中農瑞利源從創建起就確立的發展理念。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錨定新型肥料創新賽道,在探索中突圍,在創新中成長。推廣聚碳肥,是守護糧食安全的擔當,更是踐行綠色發展的使命。未來,中農瑞利源將深化與全行業的協同,構建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為鄉村振興、農業強國建設注入更多“聚碳力量”。
聚碳肥深受用戶青睞,二十年畫冊首發
本次大會,特設了中農瑞利源成立二十周年“聚碳肥推廣突出貢獻獎”“新聞報道特別貢獻獎”和“聚碳肥發明特別突出貢獻獎”。聶江濤、張領軍、張慶永、陽光亮、李霞等21人榮獲“聚碳肥推廣突出貢獻獎”;王軍獲得“新聞報道特別貢獻獎”;孫立文獲得“聚碳肥發明特別突出貢獻獎”殊榮。陳國福、顧宗勤、李士忠、蘇銀才等分別為獲獎者頒獎。
會議還舉行了《瑞利源成立二十周年宣傳畫冊》首發儀式。并進行書法作品贈送。
作為服務會員單位的內容之一,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中微肥及新特肥分會秘書處對本屆大會的召開與《中農瑞利源成立二十周年》宣傳畫冊的編輯給予大量支持。
原化學工業部副部長李士忠應邀出席會議并為中農瑞利源成立二十周年贈送書法作品。
相關推薦